中机教协〔2025〕38号
关于征集2025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各理事单位,有关会员单位,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要求,立足国情与国际视野,服务制造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研究决定,开展征集202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本次申报聚焦国际工程师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教育科学、产教科融合建设等关键领域,旨在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机械行业教育科研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示范。本次申报委托本会汽车人才培养基地、数字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产教科融合工作委员会等机构承担组织申报评审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相关组织机构申报课题指南
本次申报专业领域与要求由3个组织机构分别制定,请申报单位务必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正确的课题方向进行申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详见附件1)。
序号 |
组织机构名称 |
课题申报方向 |
课题经费 |
1
|
汽车人才培养基地 |
国际汽车工程师培养研究课题 |
获立项的课题,原则上由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对重点课题给予不低于10万元/项的组织管理经费支持,对一般课题给予不低于5万元/项的组织管理经费支持。专项课题由申报单位根据课题难度和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建设研究课题 |
无 |
||
2 |
数字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
数字人才类研究课题 |
无 |
3 |
产教科融合工作委员会 |
产教科融合类研究专项课题 |
无 |
二、课题分类
本年度立项课题设“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专项课题”三个类别。各单位和个人请参照《课题指南》的指导性题目,并结合具体行业、区域、院校和专业的具体特点选择研究领域。
1.重点课题:指聚焦于汽车人才、数字人才、产教融合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挑战,鼓励和支持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型的研究,旨在推动汽车人才、数字人才、产教融合领域,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2.一般课题:指研究范围较广,着眼于行业、区域或院校,可以涉及汽车人才、数字人才、产教融合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旨在促进全面实施和优化。
3.专项课题:指针对汽车人才、数字人才、产教科融合等领域的具体问题或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解决特定领域或问题中的实际困难,推动特定领域或问题中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各单位也可以在《课题指南》外自选课题,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后,列入“专项课题”。
三、课题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机械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及广大科研工作者、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均可申报。重点课题的负责人需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担任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高级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一般课题的负责人需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或一定的研究能力;专项课题负责人需针对研究领域具备特殊的研究能力。
2.每个课题申报者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二个以上(不含二个)课题,每个课题由一名主持人负责;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本人同意,鼓励跨单位组建课题组。每个单位申报课题数不超过3个。
3.已经获得省级及以上正式立项者,不得以同一内容和题目参与此次申报。
4.鼓励和支持校校、校企联合申报课题。联合申报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负责单位。原则上每单位限报3项负责课题,作为联合申报单位不受数量限制。
5.课题负责单位应对课题负责人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研究条件等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所申报课题无知识产权争议,能够按要求完成。对于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三年内取消个人申报资格;如在获准立项后发现有弄虚作假者,将一律撤销并通报公示。
6.课题研究注重实践应用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应包括结题报告和可在本协会分支机构及以上规模推介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教学资源、设备等)。
(二)申报流程
课题申报者根据《课题指南》进行选题论证,并填写《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课题立项申报书》(详见附件2)。
四、课题管理
(一)评审立项
课题立项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相关组织机构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协会秘书处负责监督。采取择优立项方式,课题立项名单经公示后正式下达通知。
(二)研究期限
本年度立项课题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研发型课题可适当延长;研究成果必须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有所创新的原则。应用型研究课题要重视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并及时提供调研报告或实验报告。其中,重点课题须承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不少于2篇学术论文,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三)过程管理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相关组织机构负责课题的立项评审、过程控制、成果验收与推优等。课题负责人牵头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所在单位应予以必要支持和指导。
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期间应遵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对于研究成果鉴定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誉记录的课题,其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四)成果认定
1.凡经评审合格并按时结项的课题,其负责单位及参与成员将获得优先参与协会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等评价认定的有机会。
2.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认定为优秀的,将择优推荐参与相关科学技术奖项的评选。
本年度立项课题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或者论文论著)将参加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认定并获得证书。
五、课题申报程序及时间
1.课题申报材料经申请者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并加盖公章后,填写《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申报汇总表》(详见附件3),报送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相关组织机构。
2.各申报单位统一报送的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报书》一式2份(须含原件1份);《课题设计论证》匿名活页一式3份(须与申请书分开装订);《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1份;同时报送以上材料的电子版发至相关组织机构的指定邮箱。
3.本年度课题受理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12日,如需延期,请提前与相关组织机构联系。
六、课题申报联系方式
1. 汽车人才培养基地
联系人:王妍 手机:18222901711
邮箱:wangyan2018@catarc.ac.cn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 数字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联系人:陈老师13641002161 楼新良 手机:13808821701
邮箱:1020145781@qq.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3号楼。
3. 产教科融合工作委员
联系人:马文硕 手机:13810542075
邮箱:cjk231028@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0西区16号楼1206室;
邮编:100020。
4.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秘书处
联系人:刘亚琴 手机:13601325688(同微信)
电 话:010-88379175 传真:010-88379142
附件: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课题指南》
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课题立项申报书》
3.《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25年度申报汇总表》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2025年9月5日
![]() |
通知下载 |
![]()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