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人民日报》: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发布日期:2014-10-30 10:56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崇高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努力把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肩负起历史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他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勇担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中建功立业。

 增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在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雄心壮志,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引领世界科技潮流。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不轻视、不漠视,推动建立健全优先使用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为我所用,真正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努力通过扎实深入的科学研究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光添彩,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竭诚奉献。

 担当破解中国发展科技难题的重任。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的不同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我们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用30多年的时间超越西方国家200多年走过的路程,需要科学技术在多方面、多层次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支撑。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问题,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优先方向,实施非对称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力争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一些重大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抓住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未来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领域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紧紧抓住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领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引领未来发展模式,用强大科技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创新路径,引领未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以世界眼光抓好顶层设计,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努力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把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战场,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摆脱跟在别人后面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调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头创新,又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引领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更广阔、更深厚的土壤。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发有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坚持把自力更生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点。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事实表明,在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就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坚持把自力更生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点,不断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充分认识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技术能力,更不等于具有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换技术不可能换得关键核心技术。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要争取做到;外国人已经做到的,我们不光要能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坚持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致力于扩大开放,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加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开放创新。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趋势、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更加积极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在我们处于领跑地位的科技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创新;在跟跑领域,要坚持博采众长、综合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创新最优化。

 坚持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形成创新合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把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顺应市场在技术创新方向和路线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面向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市场带动应用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让市场机制来衡量和评价科研成果。同时,要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坚持在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激发创新活力。国家创新体系是各类创新主体健全、互动活跃、能够有效促进科技知识流动和应用的制度安排。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选准题目,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又要推动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扩散和应用,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实现重点跨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战略部署,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专项。要突出国家目标,科学地谋划、运用好“非对称”战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集中力量办大事,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捷足先登,在重大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带动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勇作先锋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他还把改革形象地比作点燃科技创新这个国家发展新引擎的点火器。当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应齐心协力破除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障碍,革除创新链条存在的诸多症结,攻克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畅的痼疾,使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勇于打破部门利益藩篱,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良性互动。改革本质上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然会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跳出传统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的桎梏,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哪里有阻碍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问题,哪里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把哪个领域哪个环节作为改革的重点。要围绕事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深入开展战略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推动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

 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协同创新。要真正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协调创新机制,动员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着力推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上下游衔接中的主导作用。要促进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形成灵活顺畅、布局合理的技术产业化链条,健全技术创新中的交棒机制。还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强化技术市场、研发设计、技术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

 推动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求真与求用有机结合起来,从立项起就瞄准应用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使用,改变大量成果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弊病。要积极推动强化各类创新主体、各方面各环节的支撑和联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推动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机制,避免分散和“孤岛”现象。当前,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创新活动出现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孤岛现象的根本原因。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推动完善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国情实际的科技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对于主要面向市场的科技领域,要推动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对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要逐步实现由竞争性项目支持为主转向面向基地、机构的稳定支持为主,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在全社会增加科技知识供给,为突破重大关键科技问题提供支撑。

 推动健全科技创新基础制度,让创新成效进一步提升。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和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创新基础制度,是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规模水平、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大力推动健全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发挥好第三方评估的客观公正性,促进创新制度和政策发挥更大效能。要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依法向社会开放制度,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推动国家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良性互动,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和应用。要推动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发挥好科技智库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11日07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团代码:50001425-7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邮编100037
京ICP备14035175号-1 Copyright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